山藥為薯蕷科植物薯蕷的根莖,是常用的藥食同源類滋補中藥材之一。其生長環(huán)境喜暖喜濕,怕霜凍,主產(chǎn)于河南。其中河南博愛、沁陽、溫縣等地區(qū)出產(chǎn)的山藥以不易折斷、色白、粉性足為特點,質量較優(yōu),所以習稱“懷山藥”,該品種曾在1915年首屆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展出并獲得好評,為中國的主要出口藥材之一。
中藥典故:“山藥”背后的小故事
相傳在古代有一對夫婦,心地不善,這媳婦總盼著婆母早亡,因此每天給婆母吃的飯就是一碗稀粥,一段時間以后,婆母渾身無力,臥床不起。這個事兒讓村里的一個老中醫(yī)知道了,他將計就計地想出了一個主意,他把這一對夫婦叫來,給了他們一種藥粉,說把這個藥粉和在粥里邊吃,保管她活不到百日。這小兩口回去以后就照這個方法做了,沒想到的是,十天之后,老婆婆竟然能夠起床活動了,三個月以后老人身體養(yǎng)的白白胖胖。婆婆身體好了,在村里邊逢人就夸這兒子媳婦對她好。這對夫婦此時方知老中醫(yī)的良苦用心,想起以前所作所為,頗感慚愧。拜訪恩人時老中醫(yī)便順帶并告訴他們,那個藥粉就是山藥磨成的粉,從此這個山藥的故事成為一段佳話流傳至今。
山藥補中益氣 “三高”人群的理想滋補食材
山藥味甘性平,澀中帶補,能平補肺脾腎三臟的不足,《本經(jīng)》記載,該藥“補中益氣,長肌肉,久服耳聰目明,輕身不饑延年”,可見該藥比較適合虛勞病人作為日常調(diào)補藥材?,F(xiàn)代藥理研究表明,山藥富含多種微量元素,并具有降糖、降脂、提高免疫力、調(diào)節(jié)胃腸道蠕動節(jié)律等的功效,是體虛、糖尿病以及三高病人的理想食材之一。本品的炮制方式主要為炒制,根據(jù)不同的佐料分為麩炒(加麩皮同炒)、土炒(加灶心土炒)、米炒幾種,其中麩炒后可減其滋膩,土炒后增強止瀉功效,米炒后增強其補益中氣之力,注意炒制后的山藥都要密閉、通風保存,以免蟲蛀。
專家推薦:山藥的4款食療方
1、荷葉陳皮山藥蒸排骨
材料:荷葉一張,陳皮10g,新鮮山藥100g,排骨250g,生姜5片(切絲)
做法:排骨洗凈后切成小塊并用鹽、油、生粉腌制備用。陳皮洗凈后用水略泡軟后切成細絲,山藥切成小粒后和排骨、陳皮、生姜絲一起拌勻,均勻放在荷葉上,水開后蒸10分鐘即可食用。
功效:健脾益氣,下氣化痰,對于脾氣虛型慢性胃炎、呃逆頻作以及慢支肺氣腫比較適合。如能用麩皮炒制,效果更佳。
2、益腎生精粉
材料:山藥、蓮子、芡實、枸杞子各500g
做法:上述材料充分曬干后磨成粉,拌勻,每次取10g加開水100ml煮開后即可食用,每天2次
功效:益腎生精,提高精子活力,對弱精、死精病人有一定的功效,據(jù)報道68例弱精病人服用該藥3個月后,41例病人精子活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,其中12例完全恢復正常,總有效率達62%。
3、黃芪山藥枸杞煲豬橫脷
材料:黃芪30g,山藥30g,枸杞子20g,大棗10g,豬橫脷1條
做法:豬橫脷洗凈后切成小塊并焯水備用,上述藥材洗凈后加水2000ml,煮開后后改為文火熬煮1小時即可飲用
功效:健脾扶中,益氣固澀,是脾氣虧虛型糖尿病、慢性胃炎、重癥肌無力病人或亞健康人士表現(xiàn)為容易疲勞、消瘦、易出汗者的理想食療方之一。
備注:黃芪配伍山藥是已故京城四大名醫(yī)施今墨治療糖尿病的常用藥對之一,臨床研究表明該藥對對于降低胰島素抵抗、降尿糖具有較好的輔助治療功效。
4、山藥粥
做法:干山藥500g磨粉,每次取10-20g,加粥水200ml煮成糊狀,稍放涼后食用。
功效:健脾收斂止瀉。本品尤適合用于嬰幼兒秋季腹瀉,總有效率達80%以上,此外對于腸易激綜合征病人以腹瀉為主要表現(xiàn)者也較為合適
備注:此方主要利用山藥收斂止瀉的特點,如自身有濕表現(xiàn)為腹瀉但大便粘滯、舌體胖大者可加入蒼術、雞蛋花一同熬煮,化濕功效增強,如表現(xiàn)為脾腎虛寒型泄瀉,需要加入訶子、草豆蔻等方能增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