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音頻 > 其他 > 放射科

張海平副主任醫(yī)師
放射科

核磁共振檢查需要多長時間?

收聽:1.38w 提示:本內(nèi)容不能代替面診,如有不適請及時線下就醫(yī)

一般情況下,醫(yī)院的核磁共振檢查時間大概在15分鐘到20分鐘左右。如果機器先進的話,一般10分鐘左右就能做完檢查。但具體時間和要檢查的部位有關,比如說檢查膝關節(jié),或者關鍵關節(jié)等這些部位需要的時間往往會偏長一些,一般需要20多分鐘的時間,因為他們所做的序列會比較長一些,但是如果說單純檢查頭顱磁共振的話,一般有10來分鐘。就差不多了。但是如果要加上頭顱血管檢查的話,可能時間會稍微延長一點。所以總的來說不能明確核磁共振檢查的具體時間,只是一個大概的時間。

相關音頻推薦
  • 一般情況下,醫(yī)院的核磁共振檢查時間大概在15分鐘到20分鐘左右。如果機器先進的話,一般10分鐘左右就能做完檢查。但具體時間和要檢查的部位有關,比如說檢查膝關節(jié),或者關鍵關節(jié)等這些部位需要的時間往往會偏長一些,一般需要20多分鐘的時間,因為他們所做的序列會比較長一些,但是如果說單純檢查頭顱磁共振的話,一般有10來分鐘。就差不多了。但是如果要加上頭顱血管檢查的話,可能時間會稍微延長一點。所以總的來說不能明確核磁共振檢查的具體時間,只是一個大概的時間。

    張海平副主任醫(yī)師
    放射科
    01:21
  • 胎兒核磁共振檢查的準確率高嗎?從20世紀60年代,胎兒超聲問世以來,產(chǎn)前超聲檢查以其無創(chuàng)、實時成像和檢查費用低的優(yōu)點成為重要的產(chǎn)前胎兒畸形的篩查手段。其普及率及單次妊娠檢查次數(shù)均呈逐年增加趨勢,產(chǎn)前超聲檢查對胎兒的某些系統(tǒng)疾病并不敏感存在骨的偽影。并且容易受到孕婦的體內(nèi)脂肪的厚度,羊水過少及胎動的影響。胎兒磁共振檢查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和軟組織分辨率,當產(chǎn)前超聲檢查對胎兒疾病無法確切診斷時,胎兒磁共振檢查可以提供更多有關胎兒異常的診斷信息。而這些信息可以為胎兒疾病的診斷治療和分娩方式的選擇,提供很好的依據(jù)。尤其在胎兒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方面,胎兒磁共振檢查可以叫產(chǎn)前超聲檢查提供更多有效的胎兒信息。研究結果顯示與產(chǎn)前超聲診斷相比,胎兒核磁共振檢查可以更好地評估胎兒顱腦、脊髓、及脊柱周圍遠處的異常,泌尿生殖系統(tǒng)的發(fā)育畸形為胎兒宮內(nèi)手術、分娩方式及分娩時機的選擇,提供參考依據(jù)。

    趙鑫主任醫(yī)師
    核磁共振
    02:00
  • 磁共振檢查需要多長時間 收聽:4.20w

    這要按系統(tǒng)來分,如果是頭顱神經(jīng)的系統(tǒng),一般大概是10分鐘左右,對于肝臟肝膽胰脾腎,這個腹部檢查,可能時間要長一些,大概能達到30分鐘左右,如果做增強會時間更長一些,對于縱隔盆腔,大概有20多分鐘,對于四肢骨關節(jié),大概也就15分鐘左右。

    姚洪祥副主任醫(yī)師
    放射科
    00:47
  • 核磁共振檢查會影響懷孕嗎 收聽:3.93w

    至今為止沒有確實的證據(jù)說明短期暴露于磁場會損害發(fā)育中的胚胎,也沒有MR檢查導致胎兒畸形的報道,但由于磁場有潛在的尚不清楚的物理效應,核磁檢查的安全性也沒有完全被證實,所以建議妊娠早期三個月內(nèi)正在發(fā)育的胎兒,沒有必要的情況下不要做核磁共振檢查,有可能受到射頻脈沖或者是其他原因的損害。

    李偉東主任醫(yī)師
    影像科
    01:49
  • 頭部的核磁共振檢查具有多方位成像,不受骨骼偽影干擾,對軟組織有良好的分辨率等優(yōu)點,能清楚顯示下丘腦、垂體、松果體以及鄰近的病變,如果采用瞬時性造影劑能更進一步提高,對微細病變的檢測率,因此是目前診斷下丘腦垂體疾病最理想的影像檢查技術,對于器質(zhì)性病變所導致的真性性早熟的原因診斷,比如下丘腦錯構瘤、垂體微腺瘤、松果體瘤等,的確有很高的診斷價值,而頭顱的CT檢查由于可引起兒童垂體的放射性損傷,尤其是處于青春期發(fā)育階段的垂體對射線更敏感,需要注意的是對頭顱的微小病變,一般常規(guī)CT平掃檢查很容易漏診,因此頭部CT檢查就逐漸被核磁共振檢查所替代。

    李偉東主任醫(yī)師
    影像科
    02:09
  • 核磁共振的檢查有哪些特點 收聽:4.21w

    核磁共振主要是靠氫原子核成像,對梗死區(qū)水腫的改變比較敏感,因此可以較早地發(fā)現(xiàn)腦梗死的病癥,一般在發(fā)病后1到2小時做核磁共振就可以顯示信號較強的病變特征,核磁共振不但能從橫斷面,還可以從矢狀面、冠狀病上顯示病變,對直徑在2個毫米以下的病灶就可以顯示核磁共振,對檢查后顱窩的腦梗死具有重要的意義,因為后顱窩骨質(zhì)產(chǎn)生的偽影比較明顯,做CT的時候可以掩蓋病灶,做核磁共振就可以明顯的顯示病灶。

    李偉東主任醫(yī)師
    影像科
    01:29